首页 » General » 正文

科普:小分子和大分子

生物小分子和大分子的科普

药物一般可以分为化学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大分子药物,以化学药为例,化学药研发流程包括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发现、先导化合物优化以及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等阶段。大分子药物是依靠细胞生物合成的药品,又称为生物制剂,世界上所开展的先进的重大疾病治疗方法,如艾滋病、肿瘤等均与生物大分子药物有关。虽然目前生物制品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化学药一直是药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小分子药物在销售的药物中仍占绝大多数,而大分子药物在21世纪药物研究开发中极具发展前景。

1、化学小分子药物

小分子药物是化学合成的活性物质小分子,小分子成分可制成易于被机体吸收的片剂或胶囊,对于胃肠道溶解片剂,溶解的活性物质会被机体吸收经肠壁进入血液。因体积较小,小分子几乎可到达体内的任一目标。此外,凭借其小巧的结构与化学组成,小分子一般可轻易穿透细胞膜。化学药研发流程较多,其发明和研究安全有效的新药是一个长期,艰难和昂贵的进程,因此新药研发周期长且投资巨大。

药物的作用机制(MOA)是在生化基础上与身体相互作用的特定模式,这产生药物的药理作用。从事新药研发的团队通过使用高通量筛选(HTS)来测试分子库,以便他们能够分离那些具有他们正在寻找的MOA。小分子测试药物通常相互作用的位点包括离子通道、转运体、酶和受体等,小分子药物最常见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细胞核或细胞质中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受体是一种大分子,负责激活细胞间或细胞内的化学信号。与受体结合的分子称为配体。

配体通过完全激动剂、部分激动剂、反向激动剂和拮抗剂等多种途径与受体发生作用。

小分子药物如何影响受体取决于它的亲和力和功效,这些性质又由化学结构决定。有时,一个化合物由两种分子组成,称为对映体,即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结构,但彼此是镜像。这些分子也被称为立体异构体,重要的是它们在生物活性上表现出差异。一些这类分子具有手性,如甘油醛或氨基酸丙氨酸。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化学相互作用,如:静电,包括离子和氢键以及范德华力,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疏水性与药物溶解在脂肪中的作用一样;某些类型的药物在α-肾上腺素能受体上共价,这是最不常见的类型;立体特异性,如超过一半的现有药物发生的,这些药物是立体异构体,并且与这种特异性和受体相互作用。

2、生物大分子药物

生物大分子药物是一类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生产的源自生物体内并被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生物大分子,狭义上也被称为生物技术药物,包括疫苗、血液及血液成分、体细胞、基因疗法和重组治疗性蛋白等。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生物大分子药物具有相对分子量大,结构复杂、不易透过生物膜、给药剂量低和易在体内降解等特点。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大分子药物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3、化学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药物区别

当一种小分子药物的专利到期时,仿制药相对直接和简单。因此,大家都可以轻松制造仿制药。相反,即使一些生物大分子药的专利已经到期,生物仿制药也不是那么简单。生物制品的CMC是如此具有挑战性,甚至创新者很难保证每个批次都与原研药一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生物仿制药不会显著降低原研药的价格,而小分子仿制药却可以降低原研药物的价格的原因。

此外生物大分子药物由于其结构复杂,生物类似药的开发对于开发者和监管机构都是相当大的困难和挑战。而且大分子要由于生产工艺和质控复杂,前期厂房投入大、临床费用高等原因,导致销售价格也不会像化药仿制药那么低。

小分子药物作为传统的药物形式,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虽然新靶点的发现会受制小分子药物创新,但是随着PROTAC、SMRT技术,甚至PARP抑制剂这样的新颖作用机制,小分子药物的发现还可能通过新技术打开另外的天地

大分子制药和小分子制药的区别

大分子药物(macromolecules),也被称为生物制品(biologics),是指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分类

FDA将大分子药物分为:疫苗、血液和血液制品、用于诊断和治疗的变应原提取物(如过敏疫苗注射剂)、用于移植的人体细胞和组织(如肌腱、韧带和骨)、基因治疗制剂、细胞治疗制剂、以及检测传染性病原体的试剂。此外,细胞因子药物(如AT-406)也是常见的大分子药物之一。

作用机制

大分子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一般药物或小分子药物不同,大分子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如抗体)从而发挥其功效,在人体内出现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细胞介导免疫。已成功上市的大分子药物有曲妥单抗、赛尼哌、利妥昔单抗等

临床常见大分子药物

生物大分子药物:多肽、蛋白质、抗体、聚糖与核酸。临床上常开发成抗体及疫苗。

化学大分子药物:非格司亭、培非格司亭等,常在器官移植等排异反应中使用

大分子药物特点

由于大分子药物本身具有生物活性,其毒性作用往往与药效相关,与小分子药物相比,脱靶效应较为少见。常见的有免疫原性、肾脏毒性等,单抗的免疫原性已经逐渐减少。目前,大分子主要的毒性作用为肾脏毒性。目前认为大分子药物的肾脏毒性主要是由于大分子量造成的肾脏排泄困难,容易引起炎症反应。[2]

大分子药物和小分子药物的区别

1.生物大分子药物(包括多肽、蛋白质、抗体、聚糖与核酸等)多用于治疗肿瘤、艾滋病、心脑血管病、肝炎等重大疾病。

2.小分子药物:通常是信号传导抑制剂,它能够特异性地阻断肿瘤生长、增殖过程中所必需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3.小分子的药物多通过浓度梯度提供动力被吸收,大分子的药物则需要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的蛋白质予以主动转运.有些会被消化道分泌的消化酶分解的药物则需要通过注射给药.

大分子药物的药效相较于小分子往往更为显著,例如英利昔单抗(infliximab)、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以及依那西普(etanercept)可以直接结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通过与TNF-α结合可以更加有效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炎症疾病

发展现状

近年美、英、法、日的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均积极在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生长因子、重组疫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用于治疗AlDs、冠心病、癌症,多发性硬化症、血友病、丙肝、囊性纤维变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以及罕见的遗传疾病等等,有的已进人临床和申请FDA评估。现在,大分子药物的研发模式已经由传统的新药创制开发模式逐渐转变为包括药物传送系统(drugdeliverysystem;DDS)齐头并进的创新模式。美国FDA批准的新药成品中,约一半属创新型药物传送系统制剂。

前景

现在大分子药物的发展越来越快。目前小分子药物的年销售是四五百亿美元左右,而生物药只有百来亿,但预测到2020年左右,小分子药物销售会达到六百亿的样子,而生物药会达到三百亿,而到了本世纪中期,2050年左右,这两个分类将会持平,都会有六百亿的样子。上述数据也说明今后的几十年内,大分子药物的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高。